2021-07-28 15:14:31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抚顺华图
转眼又到了每年的国考季,公考界有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得申论者得天下”,可见申论的重要性,但是申论又如何得高分呢?咱们从分值分布的角度分析,100分的申论,40分的作文,可见作文分值之高,已经充分说明了作文的重要性。所以,对于想要冲击70分乃至80分的小伙伴,必须在作文上发力,我们不仅要写得出来,更要写得好,今天就和各位考生分享如何写一个漂亮的开头。以下是3种常见的开篇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考场的作文题目灵活运用。
【例题】“给定资料7”的划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所谓的背景介绍法就是交代这篇文章话题所在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从而引出核心观点,但是这种背景介绍法,对自身积累要求较高,大家可以未雨绸缪,从今天就开始积累各种申论常见的社会热点,作为知识储备。
众所周知,城市文明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先进的科技与生产力,我国的城镇经过多年乡村“输血式”的发展,城镇化率以达58%之多,可以说成绩斐然。然而,逐渐凋敝的乡村却衬托不出光鲜亮丽的城市,反观当下,乡村在多方面已经出现了“空心化”,更为严重的是乡村群体中已经出现了精神上的失根危机!(破题)如果这种失根现象长期存在,就会导致乡村青年失去对农村文化认同,失去了对农村的文化认同,就会失去对农村的认同,从而也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承题)所以,面对失根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不得不改变,拯救失根危机刻不容缓。(立意)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只要我们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理解,解释其含义,从而引出核心观点。这种方法在考场上实用性较强,只要解释清楚,保证语言流畅即可。
失根指的是由于乡村文化的衰落,导致农村出身的人,尤其是如今生活在乡村的乡村少年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归依感,这种精神的无着落感,就是失根。(破题)如果这种失根现象长期存在,就会导致乡村青年失去对农村文化认同,失去了对农村的文化认同,就会失去对农村的认同,从而也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承题)所以,面对失根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不得不改变,拯救失根危机刻不容缓。(立意)
这种方法可以体现文章的文采性,气势强,也可以体现考生的差异性,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可以得高分。
“每当黎明,闻鸡鸣犬吠,每当黄昏,看炊烟袅袅,每当佳节,街头巷尾人们熙熙攘攘”这是我们提到农村时眼前浮现的共同的画面,那种山水田园、诗情画意、淳朴热闹,人情味十足的乡村,就是我们一直向往的诗和远方。(破题)然而,现在很多乡村青年的处境却是“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这种失根感,心无所依,孤苦伶仃,犹如浮萍般困扰着每一个勤劳质朴的乡村人。(承题)所以察觉失根、究其根本、斩草除根,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命题。(立意)
建议各位考生在平常练习的时候一篇文章可以写多种开头,做到灵活运用,这样在考场才可以“随机应变”。
(编辑:抚顺华图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