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4:32:34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抚顺华图
经常有人问我,体制内我该如何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说实话,真的没有模版。
有一次饭局,一位朋友半开玩笑的说,体制内人际关系一个总原则就是,跟同事之间,淡然又和谐,不必细深究;跟上司之间,像春天般温暖,但要彻底鱼水情。
这位朋友也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十多年,用他的话说,他说自己是最有情怀的公务员。
1.从不折不扣的“老实人”到理清人脉,如鱼得水
我同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单位,体制内的工作。
起初,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任何事情都服从领导的安排,能自己解决的绝不麻烦领导,真的是任劳任怨,自己就想,我这样兢兢业业工作,领导同事心中一定会有公道,付出总会有回报吧!
结果,令她大跌眼镜,真的,在这样的单位,没什么公道。
前年聚会时,她跟我说起来,我还一脸质疑,明明毕业的时候,我们同学多羡慕她,她的工作看起来多鲜亮啊!
实则,她说,自己掉进了一滩淤泥里。
单位情况是这样的,简单描述一二:风气不正,关系户占一大部分,老中青各年龄段云集,关系户不想干活为一派,另一派是想往上爬,削尖脑袋选出彩的活,赢晋升机会。
部门领导是一把手,只要下属拍马逢迎到位,什么工作能力都不是问题,而那些长期干活的没关系没背景的被打压,大家也是敢怒不敢言。
部门二把手,是一个中年妇女,用着人的时候嘴抹了蜜一样,用完了翻脸不认人,有一点点小事,立马把责任推给下属,自己的活都让下属做,特别会断章取义给自己开脱,一句话,领导面前会演戏,有时还让下属帮忙打饭、帮她的私活……
我同学跟我说的时候,内容太多了,真的令我大跌眼镜,她说还有一个更奇葩的同事,特别小人,处处给她装小鞋,她也是多次申诉,领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同学说干了两年,自己也算把人物关系、人物特点捋明白了,对领导而言,她是国家选拔的,不是他招进来的自己人;对小人而言,小人想往上爬,可我同学各方面条件都不比她差,小人视她为竞争对手,怕她抢了肉。
逐渐的,我同学她也想开了,反正升不了职,也不想升职,无欲则刚,本职工作做好,其他的最好谁也别理,否则谁来怼谁。而且,渐渐的,领导面前她会演戏了,这真的是一项技能,大小事,都处处请示领导,遇到困难,领导面前哭诉、示弱,不断跟领导谈工作、讲道理,久而久之,领导即便知道她演戏,领导也不能推脱什么,反而她自己也逐渐混得开了……
而且,她说话还越来越直白,她说,“真的已经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了。”当然领导如果实在看不爽,可以把她调走。
我同学说,“其实换个环境未尝不是好事,树挪死,人挪活,也许就是个机会,最差也不会比现在差多少。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领导还想哄着我多给他干点活,毕竟这单位能出活的人不多,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奸懒就是馋滑。”
总之,体制内有些问题很难避免,但她仍然认为,尽职尽责是工作的底线,不坑人害人是做人的底线,如果这俩底线都没了,那也就真没什么意思了。
曾经在线下参加活动时,一位小伙伴说,“体制内最有资本、有脾气的,就是不想往上爬的基层员工,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被开掉,哪个领导的脸都不用给。”
但是,不想往上升职,这样的职场、未来、人生是你所期盼的吗?所以,还得看个人追求吧!
“我尊敬你,你是领导;不尊敬你,你啥也不是!”体制内,得多长个心眼吧!
2. 体制内的生态链条复杂:你的努力程度,很可能与你的收获成反比!
朋友表哥家的孩子做法律,总她念叨几句,如果在体制外单干,这孩子这么不停努力的干,真的会成长为一名不错的律师。可表哥家的孩子在体制,越认真,越努力的钻研法律,并把法律运用于具体的行政实践,你会发现,在其他人眼里,尤其在领导的眼里,就是一个傻子!是一个不懂变通的傻子。
而且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在领导和上级组织心中的评价是:该同志原则性很强,专业性很强,敬业精神很好,但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难堪大任!
在体制内,还有一种人,仿佛并不专业,仿佛也不是很敬业,也不是很努力,但是他们很懂得人性和人心。他们总能站在领导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开会发言时,不经意的几句话,就能说到领导的心里,这种时候多了,这种人在领导的心里的评价就是:该同志懂政治,顾大局,能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有一定创新能力,是可造之材!
我说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很现实的事情,怪不得人总说,能者多劳,是体制内最大的“谎言”。
在这里提醒你,一旦你进入体制内,一定要搞清楚单位的用人逻辑,除了背景,普通人被重用的逻辑是什么,背后反应了很多东西,单位文化,用人导向,喜好等等。比如有的重办事能力,有的重为人处事,有的重业务。搞清楚后,下功夫苦练,普通人没有其它捷径。
在人际关系中,和单位那些机关人员,元老们保持和睦,不用亲近,这些人并不受上级喜欢,也不要疏远,他们就是单位的传声筒,负责传递各种八卦,各种小道消息,疏远了中伤你一两句,也够你喝一壶的。
3.共赢或依附,才是主流生存之道。
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最好的生存关系就是彼此共赢。企业给你平台、机会、报酬,你个人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能量,有事业的追求和成就感。
在体制内也有很多实干型领导,能干事,会干事的人。而他们也需要下属,是那种,那种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人,大家一起共创好的业绩,互利互赢,最好的状态就是共赢模式,当然,这种领导是可遇不可求。
更多是一种是依附模式。领导的指示为最高意志,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唯命是从。甚至主动为领导解决不能说、不好说、不方便说的事。这是当下,也是未来的主流模式,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或者自己提早站好队,依附有能力的领导,作出一番天地,这也是目前的一条出路吧。
给大家几点小建议吧:
(1).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和超出能力范围的事,要善于开口拒绝。
不要轻信领导口中的鸡汤,盲目傻干!
切记:超出忍受程度的长期忙碌,对个人发展没有一丁点好处,只会消耗你的内在动力,让你原地踏步,让你越发疲惫,更会让你的家庭分崩离析。
(2).要保持清醒认知,兼听则明,不要沉迷于自我认知,也要学会睁眼看世界。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那些嘴上附和你、宠着你的人,有可能说的只是场面话,也有可能,是心怀不轨的“捧杀”;而那些喜欢给你提建议的人,话虽刺耳,人虽讨厌,却有可能是真的对你好。
分清是非善恶,不沉迷于肤浅的赞美。这是年轻人走进职场的第一步,更是我们漫长职业生涯中的必修课。
(3).防人之心不可无,切记“祸从口出”, 不和不同层次的人论长短。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永远不要对同事掏心掏肺,保持警惕和戒备,不该说的话烂在肚子里。
掌握某些重要敏感信息时,必须在心底划出一条界线,哪些是打死你也坚决不能说的话,然后,守好红线,永不越矩。
转移话题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4).牢记墨菲定律,小心谨慎,身正不怕影子斜。
当你将果酱面包掉在地上时,贴地的那一面永远是沾满果酱的那一面。
身正不怕影子斜,咱们防不了刁人别有用心的挑刺,但可以将墨菲定律牢刻于心,抛弃“偶尔一次不会有人发现”的侥幸心理,别人自然找不到你的毛病。
你反复核对,没有错别字,他自然没有大声揭你短的机会;你平时好好上班,有事时则规范请假,偶尔不在岗,他就算找遍全宇宙也害不了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之前一个领导说,“永远把别人当好人,但也永远记得,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好人。当分辨不清时,保持距离是最好的良方。”
所以,想要预防别有用心之人的谋害,你要做一个谨慎小心的人,从方方面面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保得职场平安顺利。
学会韬光养晦,让自己变得更强。抓住战机,努力往食物链的更上层爬才是王道,只有在更高层,你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一群狼见了老虎始终会抖,这就是血脉压制。
(5).很现实说,体制内的团队,很难形成合力。
体制内,往往会出现各种推诿扯皮的现象,这跟人品没关系,是考核机制造成的。比如在会上发言,要言之有物,有条理,一二三四五罗列好,提问题要有深度,有时,领导让提意见,可能只是走个流程,被犯傻。
做好自己的事,负好自己的责,别过多干涉别人的行为,那是领导的职责。
你要明白,对上要获取信任,对下要取得人心。
多看书,多锻炼,多喝水,少熬夜,少网游,少生气。
到最后即便混不上去,大家拼的是谁活的长!
(编辑:抚顺华图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