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8 11:36:08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抚顺华图
热点背景
2021年7月12日,由外交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旨在展示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深化生态文明国际交流与合作。本届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内容设计为“会、展、招”三大板块,包含论坛会议活动、展览展示展销、绿色产业招商系列活动,共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知名企业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500余位嘉宾参会。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0届,成为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在充分总结历届成功经验基础上,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呈现出一系列创新特点。
——创新主题。结合国际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前沿话题,聚焦“十四五”规划,聚焦“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焦与国际组织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和发挥论坛对外交流作用,围绕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等六大板块,策划设计系列主题论坛。
——创新内容。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我国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以及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等焦点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突出经贸活动,围绕贵州绿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绿色产品展销、贸易洽谈及绿色产业招商等活动。
——创新形式。围绕论坛主题,线上线下结合,“会、展、招”一体,充分展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举办绿色产业项目合作签约等。
自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并进。
10年来,多彩贵州生态优美,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这是贵州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贵州将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为纽带,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携手向前,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热点模拟考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人类文明形态的高度来认识。谈谈如何让生态文明成为身边文明。
热点分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却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但破坏生态的行为依然时有发生。一个地方破坏防护林改种其他作物,当地收获了一些经济效益,却牺牲了更多地方更大的生态效益;一家企业盲目开采,企业与所属地收获眼前的经济效益,却牺牲了长期的生态利益;一个村庄在河边堆放垃圾,上游节省了清理运输成本,却牺牲了下游的环境利益。这说明,生态文明要成为身边的文明,还需你我齐心协力。生态环境关系到百姓福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变成现实,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时的功劳,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推进绿色发展、生活方式的推广,不仅是为了大家,更需要大家参与其中,让大家积极贡献力量,才能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新未来。
让生态文明成为身边的一个文明,生态文明教育就是面向全社会的一个成员。每一位社会成员既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受益者,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践行者。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阶段性的教育,更需要把每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都贯穿始终。不仅要发挥好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主阵地作用,还要创新其他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特别是加大对家庭、社会生态文明教育力度。作为一个生态文明教育的启蒙地点,家庭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习惯,逐步形成绿色消费习惯。社会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场所,最终需要形成协同、统一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合力。加大社会委员教育引导力度,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落地见效。此外,还要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借助现代化新媒体技术搭建趣味性强、启迪性强的生态文明教育学习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方法,逐步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全覆盖,不断提升各社会成员的生态文明素质。
让生态文明成为身边的文明,就要发扬榜样示范力量、强化责任担当。明星是大众人物,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借助明星名人的影响力和带动效应,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声呐喊助威、建言献策,不仅更好地贴合明星树立、传递正能量的身份,更为广大市民增强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典范”,有利于提高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认知度,把环保宣传与推介落到实处。当地官员既要观察一些做得好的“样板”,也要走出自家院落,多到可能存在垃圾违章堆放、扬尘污染等“民间”、“死角”进行暗访。善于借助各种媒体,畅通生态建设信息通道,真正传递出生态文明的好声音,才能真正赢得“人气”。一方面,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思路,与时俱进总结成效、经验做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丽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让生态文明成为身边的文明,强化制度落实,用制度文明保驾护航。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一方面,完善全社会监督、全方位追诉的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激励和奖励生态增值行为,加大对身边的生态文明典型的宣传力度。强化制度落实关键在真抓实干,靠的就是严格管理,牢固树立制度权威性,避免制度成为“稻草人”,真正把生态领域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更深层次上讲,强化制度执行,除了事后严厉打击外,还需要事前抓手、建立制度执行监管机制等方面,使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长出“钢牙利齿”,使环境保护由软约束变成不可逾越的红线。把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好、健全好、落实到位,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建设步伐会更加坚实、成效会更加丰硕。
生态保护要从身边做起,保护好生态环境,不能空谈一句。生态环境整体脆弱、保护任务依旧重,大家要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伟大事业来抓,形成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攒下来的步子,成千上万的效果。只有身体力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争做生态文明践行者和传播者,才能凝聚起共识、形成合力,让大家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建设者和监管者。
(编辑:抚顺华图02)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