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 14:58:18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抚顺华图
人社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大约有400万考生角逐全国每年招录的20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编制,竞争之大可想而知。
很多考生考了很多次,估计其中也有几次好不容易进面试了,但是最终依然被刷下来,没有被录取,于是,他们觉得,公考的面试有“猫腻”,事实真的如此吗?公考面试真的有所谓的“潜规则”吗?
为了解疑释惑,体制职场研究者职上职下帮年轻的考生们揭秘公考面试的六个真相:
公考面试真相之一:三分之二的面试考官都不是本地人
(1)公考面试考官交叉监考。比如,甲地的考官到丙地去任面试考官,丙地的考官到丁地去任面试考官,戊地的考官到甲地去任面试考官.....
交叉监考也就意味着,所有考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考官是哪里人。即便要在考前“托关系”,也不知道从何托起呀。
(2)公考面试考官本地考官占比不能超过一半。如果一轮面试设10个考场,需要50名考官,那么本地的考官不能超过25人。这25名考官,将分散分布在10个考场,不会集中分布在某一个考场或某几个考场。
本地考官占比小,也就意味着,考生即便在本地能拖上关系,也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抽到托关系的那个考官所在的考场去呀!
公考面试真相之二:所有考官从考官库随机抽取
(1)外地考官由外地主考部门在考前随机抽取,临时宣布到某地监考,所有外地考官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到哪地监考。
(2)本地考官由本地主考部门在考前随机抽取,一旦被机器随机抽中的考官,立即到达指定宾馆集中居住。
(3)无论是本地考官还是外地考官,抵达主考方安排的临时驻地后,手机要上交,所有通讯方式切断,实行封闭管理,直到面试结束。
这些措施实施后,即便有考官有需要照顾的人,但是考官本人基本没有机会知晓自己需要照顾的考生在哪个考场,也无法传递有关信息,当然考官本人更不可能去篡改由机器早已分配好的考场和考生秩序。
公考面试真相之三:任何一个考官都无法左右面试成绩的大局
公考面试的任何一个考场,至少有5名考官,部分考场会设置7名考官。
考官数越多,对平均分的稀释越明显。即便某考生托到了关系,碰巧又到了自己托关系的考场,考官也有心倾斜照顾自己的利益相关人,但是,他自己的那一票孤掌难鸣,无法决定考生面试的最终成败。如果一名考生能同时托到多名考官关系人,那我只能说,这种考生凭借强大牛B的背景,其实根本没必要考公务员,干其他行业估计几年之间就要发达,哈哈哈。
公考面试真相之四:任何一个考官打分达到90分或低于60分必须写书面说明
(1)任何一个考官,如果为了照顾自己的利益相关人,把面试分数打到90分及以上的分值,意味着他必须对自己打分给出具体的依据,书面说明要能够充分佐证他的分值。
如果其他考官打分都比较低,那么这个打90分的考官分数将更加被质疑,会直接去掉最高分不计入平均分。
(2)任何一个考官,如果为了让自己的利益相关人胜出,而给其竞争对手打分如果低于60分时,也必须写出打低分的说明。也可能直接弃掉最低分,不计入平均分。
因此,考官们打分其实是很谨慎的,即便有自己需要照顾的利益相关人,考官打分时,也得环顾左右,看其他考官打出的平均分值,自己再参照打分,如果贸然打高分,反而是无效打分,综合博弈的结果,实际上到最后,几名考官的平均分都是差不多的,也就谈不上对利益相关人的照顾了。
公考面试真相之五:任何公考面试考场皆是全程录音录像
(1)面试考官的一言一行,从进入考场的那一刻就已经全程录像了。考官们不能交头接耳谈论与考场和考生无关的任何话题,否则将视为违规违纪。
(2)每名考生的一言一行,从进入考场的那一刻开始,也是全程录音录像的,考生的综合表现,在镜头下看得清清楚楚。
一个面试综合表现差的考生如果得了高分,只要翻查录像,该场的考官将面临集体接受审查调查。同理,一个面试综合表现优秀的考生,如果得了低分,也是一样的会接受质询。
公考面试真相之六:公考面试舞弊一旦败露可能是一群人丢饭碗
公考和高考一样,是国家守护公平的最后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
因此,一旦查明公考面试舞弊的情况,一定是轰动全国的答案。
主考单位,涉事考场,涉事考官,全部都得承担严重后果,至少是丢饭碗,更严重的,估计丢饭碗的同时还有牢狱之灾。
当然,涉事的考生,即便通过了面试考上了,一旦败露,也终将被取缔资格,而且至少五年禁考公职,情节严重的,也可能终身禁考了。
高压,高风险,高成本——只有傻子才会去铤而走险了。
当然,也许有极少数多次进入面试被刷的考生依然疑惑:既然如此严格的流程,为什么自己总是屡屡败在面试这一关呢?
对于这个比较极端的问题,其实也折射出公考面试本身无法避免地考察瑕疵。
公考面试瑕疵之一:15分的结构化面试或者一个小时的无领导小组面试都无法测出应试者的真实能力。
(1)面试是一种特定的考试,题目局限,领域局限。如果一个优秀的考生正巧碰上了自己不属于的题目和领域,在面试场上,他很有可能无话可说。
(2)面试考验应变能力和厚积薄发不假,但是有一类人才,本身就不善言表,是闷葫芦。虽然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才学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但也许语言表达能力不佳,最后败走麦城了。
(3)一部分实际能力一般,工作踏实劲一般,投机取巧一流的考生,通过面试上的侃侃而谈,实现了逆袭,成功上岸。实际当了工作岗位之后,表现平平。胡吹瞎侃有一套,干具体事情难以落地。
(4)面试当天,可能有部分考生受身体状况影响,表现不佳,也许就此错过了进入公职的机缘。比如一位女性考生生理期有比较严重的痛经症状,面试肯定吃亏。有的考生恰逢面试重感冒,头脑昏昏沉沉,也很难表现出真实水平。
公考面试瑕疵之二:抽签在第一,第二位和最末尾的考生明显更吃亏
公考面试,不抽签吧,也不公平,抽签吧,最前和最后的明显比中间的吃亏。
第一位考生进场时,考官往往还没有进入状态。
同时第一位考生的精神状态也往往比中间的考生更紧张。
更重要的是。第一位考生上场时,考官还无法客观准确地给出匹配的分数,大多数考官为了稳妥起见,会给出一个平均分。
但是,同样的回答,如果放在中间比如10号左右的位置,往往得分更高。
不仅仅是前几位考生吃亏,序号在最后的考生也吃亏。
因为考官都坐了大半天了,疲倦,厌烦等情绪涌上来,往往难以再次集中精力听考生的讲述,多数给出个平均分,除非是特别优秀的,才会让考官精神为之一振。
抽签抽号处在中间层次的考生,是最有利的。只要稳妥发挥,大部分中间序号的考生,分数都不错。
公考面试瑕疵之三:面试套路化,与实际工作所遇情况相差甚远
无论是结构化面试还是无领导小组面试,都越来越趋向于套路化。
很多考生会参加各种面试培训班,大容量的练习,某些题型的答案完全是机械记忆了。
比如人际题怎么弄,组织题怎么弄,价值观题如何避坑等等。
考生都了然于胸。
但进入到实际的公务工作中,根本不可能按照面试回答那个套路来干!
这就有点像考驾校科目二,教练教的停车死点子,当你实际开车的时候,如果还按照教练教的停车点位去停车倒车,根本倒不进去呀!
文末彩蛋:
(1)公考面试三分之一考实力,三分之一考临场,三分之一考运气。
(2)屡次在面试环节被刷的考生,不要跳楼,不要跳河,更不要吃安眠药,应该拜个高师把你的毛病找出来才行,病急切莫乱投医。
(编辑:抚顺华图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