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10:38:43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抚顺华图
我毕业那会,公务员并不是大学生的就业首选。
“天之骄子”心比天高、自命不凡,不甘于按部就班,鄙于稳定安逸;再者,那会儿公务员待遇一般,相较于银行、外企之类的“金”字招牌,吸引力有限。
十年寒窗苦读,敢问谁不想鱼跃龙门、鹰击长空?那会儿,大家羡慕的是IT、金融这类有奔头、有抱负、有空间的高薪职业。相反,如果看到某某在看考编的书,大家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在那个毕业即失业的年代,我是幸运的,顺意家人的心愿,进入一家世界500强银行,成为了众口相传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的职场之路还算顺遂:柜员—理财经理—客户经理—支行行长助理,练技能、学业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晃四年,稚嫩小伙成长为“银行精英”,学会了人情世故,懂得了儿女情长。
四个春秋,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已经忘记有多少个夜晚伏案加班,忘记有多少假期未能与家人相伴。
四年间,有过熬夜加班后的疲惫,尝过客户不理解的委屈,但事业的进步、财富的增值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2014年初,我由理财岗转到客户岗,更多的项目、更多的应酬、更多的身不由己,我像蜜蜂一样回旋在文山会海与觥筹交错之间。
那一年,爷爷病了,衰弱的他躺在医院里,比平日更需要家人的照顾。那些日子,我心里想的都是爷爷,我很想去照顾他,端茶送水、聊天解闷,哪怕多和他说一句话、推他在阳台晒太阳都是我的小小心愿,但我不能,繁琐的事务纠缠着我,像一条巨蟒让我感到窒息。
2014年2月10日,早上,我本已走进医院大门,想推爷爷去阳台看看蓝天白云,看看初放的迎春花,但行里的一个电话让我的想法成为奢望。傍晚,等我接到父亲电话,赶到医院时,爷爷已经昏迷,第二天凌晨,他去世了。
因为我的“事业心”,去世的前一天,他没能见到自己的孙子。于我看来,银行人的心酸与无助,不在于面对客户无理取闹时的缄默不语,不在于指标考核时的无能为力,甚至不在于面对文山会海时的身心俱疲,他们所在意的,是亲人病痛时的脱不开身、是亲人思念时的身不由己、是亲人离去时的终生错过……
2014年是我毕业入职银行的第四年,也是我的公考元年。直到今天,我依然清晰记得收到考公资料快递的那一份激动,于我看来,它们不仅仅是助我提升应试能力的桥梁与工具,更是帮助我改变生活方式的战友和伙伴。
打开书本,似曾相识的油墨味再次沁入鼻尖,手指滑过书页,那一刹那,我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浮于耳边,一个声音在我耳畔高喊“加油吧,少年!”
抽 叶
2014年,“公考热”已然升温,应届生趋之若鹜,往届生热情似火。而那时候的我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白天有忙不完的项目、打不完的电话,加班、开会更是家常便饭,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明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含义。
在职考公的路途漫长而艰险,身心的疲惫与放纵的诱惑像是咄咄逼人的漩涡,随时准备吞噬虚无缥缈的意念。每天黄昏,敲下最后一个字符,按下关机键,深吸一口气,拒绝同事朋友“喝一杯”的邀请后,我会背上书包,赶赴另一个战场——附近大学的自习室。
虽然单位与大学之间只有短短的一公里,但是却足够我完成职场人向求学者的心态转变。看着身边匆匆而过的大学生,回想青涩校园的同时,不禁也替自己捏一把冷汗——和这样一帮有时间、有精力,又如饥似渴的年轻人较量,自己除了阅历与经验相对丰富之外毫无优势可言。
那年我25岁,论精力已然不如在校备考生充沛。未下笔之前,我就给自己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大到行测申论的复习周期,小到每一章节的计算演练。直到现在,我一直在沿用这一方法进行各种备考,且屡试不爽。
为了补齐短板,我会利用一切可以抓住的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点的温习与背诵,案子做累了瞅几眼名言警句,吃完饭看几页图形推理,总而言之,一分一秒的希冀在我看来都是难得可贵的,毕竟战士那样多,对手那样强,谁也不知道今天翻着的书本会不会变成明日的得分。
那一段日子,辛苦是主旋律,疲惫是代名词,但心存希望便不会感觉倦怠,怀揣梦想每晚都睡得很踏实。
开 花
梦想在现实面前总显得很骨感。即使见缝插针式的复习,经过了两个月的备考,2014年的第一战,我依然在第一轮的笔试PK中败下阵来,128分,连面试都没有进。
虽然知道一举成“公”几率极小,有过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查分以后,我仍是恍惚了好些日子才缓过劲来。
几年的职场生涯早就磨光了我的“矫揉造作”,舔舐伤口后,我开始着手总结教训:
首先,考前未进行完整真题演练,以致于未能做到单位时间规划;
其次,答题顺序可以优化,根据题型、分值、难易度、自身优势等因素将题目进行初始分类,尽可能做到得分效率最大化;
最后,也是我认为左右进面与否的关键所在,即在职位的选择上不能自视甚高,要脚踏实地,尽量选择报考限制多的岗位,比如中共党员、基层经验、英语四六级等硬性条件。
从2014年的春花烂漫到2015年的冬尽春来,我一遍又一遍的刷题、背诵、分析、记忆……像宫崎骏画笔下的机械木偶一样重复着单调而纯粹的生活。
我始终认为,上帝如果真的扔下一枚金币,也一定更容易砸到努力行走的人,不是吗?
结 果
公考路上,有太多的人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进而半途而废,亦或郁郁不得志。古往今来,意志坚定似乎都是成事者的专属。古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今有嫦娥探月,蛟龙潜海,哪一样不是千百信念坚定者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成果。相比之下,考公路上的磕磕碰碰、委屈寂寞便相形见绌、不值一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我是幸运的,辛苦化作一张录用函,将我从文山题海中解放。化茧成蝶、涅槃重生或许言过其辞,但考公路上的点点滴滴却是让我终身受用。
公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体力活,多少比肩的战友前功尽弃,多少半路出家的后继者前仆后继,这方沙场上从未断过斗士的鲜血,也从未少过朝圣者的膜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次做完答卷,随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出校门,我不禁在想,“明年,还有多少熟悉面孔能再次相见”。
(编辑:抚顺华图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