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11:21:13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抚顺华图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陶潜传》。
相传,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四十一岁的陶潜,在彭泽县(今江西湖口县东)当知县,一个月只有五斗米的官俸,生活很清苦。腊月将尽的一天下午,陶潜办完公事,换上便衣,回到内衙拿起以往的诗作来翻看,联想到当时官场中种种黑暗现象,更觉郁闷难解。恰巧,一名小吏又突然闯了进来报告:“九江李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县巡察,快请老爷更衣去迎接。”
陶潜来彭泽县当知县还不满三个月,便不解地问道:“哪个张大人,为什么非要穿官服不可?"小吏解释说:“那督邮张大人,乃我县富豪,一向很讲究排场,现在又是李太守的亲信,在礼仪上要是稍有不周,恐怕对老爷的前程不利。”本来,陶潜早就想离开官场,现在又听说这个督邮就是本县的土豪劣绅,因为家里有钱,又会吹牛拍马,才深得太守宠信,竟然也成了自己的上司。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愤然地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个低能无知的小儿弯腰行礼!”说罢,便打开柜子,取出知县的印信,交给小吏说:“你把它交给督邮转呈太守,就说我陶潜告病还乡,不当这个知县了。”当即收起行装,昂然出衙而去。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便引申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骨气,不为小利而向人低头。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学校,老师教导,不为五斗米折腰!做个有志气的人。
再看当今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只想着环境好、收入高的工作,基层的苦点累点的工作不愿干,“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诞生了很多啃老族,生活中多了些“寄生虫”,他们都是新时代的窝囊废。
“为五斗米折腰”、向生活低头,不是向困难低头,不是委曲求全,更不是丧失气节、沦丧道德,而是直面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赵之谦“为五斗米折腰”,事业和篆刻艺术双丰收;苏轼向生活低头,乐做东坡居士,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尊敬、爱戴;我的三位学生向生活低头,从最底层做起,也同样赢得人生的辉煌。
低头是一种勇气,因为让我们丢了面子和架子;低头是一种大度,因为我们懂得了忍让和谦逊;低头更是一种智慧,因为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真谛。真正学会了低头,早晚都会出头!
有时候我们需要有“为五斗米折腰”的勇气和态度, 学会低头,才会出头;学会弯腰,方能昂首。
(编辑:抚顺华图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