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 13:43:47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抚顺华图
辽宁华图为您提供最新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教师资格证,军队文职,医疗类备考文章,更多招聘信息敬请关注抚顺华图或者关注抚顺华图微信公众号(抚顺华图),抚顺华图咨询电话:024-57821888。
在以官为本位的中国封建社会,当官,是每个人求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一朝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荣华富贵出人头地,连祖宗八代也跟着沾光。
延绵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专制社会一个地位显赫、权势熏天的特殊阶层——官僚阶层,使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总是不得不以官为轴心转动。
以官为轴心的社会搭起了一个令人垂涎而又生畏的大舞台——官场。官场有聚光灯下大放异彩的荣耀,也有千尺水中触礁沉船的危殆;有万人之上一呼百应的显赫,也有中箭落马踩成肉酱的惨状。无论各路武林高手,还是四方三教九流,跻身官场,不能没有几手绝招。
那雍容肃穆的丹埠凤阙,每一道墙面上都贴着公之于众的典章制度,每一个墙缝中却都藏着密不可泄的机关暗道,这些都正是幕前幕后的主角或配角们渴望弄个明白的。于是,便有人专门编纂了这样一类书,为置身官场中的各色人等(身居要职的官,委以重任的吏,投入幕府的僚,受人差遣的役们)准备的必读书:《官经》、《宦海指南》、《入幕须知》、《仕途轨范》、《长随论》……汇聚成形形色色的中国古代官场教科书系列。
这些书的作者大多是久居官场、深谙官场之道的“法家老手”,其内容大多针对官场中的某一类人而专门编纂,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大而化之可分为官员用书、幕僚用书、书吏用书、差役用书等。而其中可同时适合各色人等阅读、堪称古代官场教科全书的,就以清代名幕汪龙庄的几部传世遗书,最为典型。
汪龙庄,本名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归庐。其父汪楷曾任河南杞县狱吏8年。龙庄早年丧父,不得不为生计和赡养家庭而奔波。
他21岁入岳父江苏金山知县王宗闵幕府,开始涉足官场,研习刑名案件。以后在江苏、浙江等各地、16位官员幕内充当刑名师爷长达34年之久。其间他多次应试,8次落第,终于在31岁时中举;再经三次落第之后,直到46岁时才中进士,授湖南宁远知县。
几十年的幕府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官场经验,使他做起官来颇为干练。史书中讲他“治事廉平,尤善色听,援引比附,律穷通以经术,决狱者皆曲当”;“两署道州,又兼署新田县,皆有惠政”。
不幸的是,由于其人秉性正直,嫉恶如仇,反遭恶人暗中诋毁,终被夺职,不得不以足疾告老还乡,如此倒成全了他的学问。
作为著名历史学家的汪龙庄,在完成了大量历史著述之余,写下了两部论述为官之道的名著《佐治药言》和《学治臆说》。
民国建立之前,这两部书一直被视为地方官必备的指南。诚如他的好友、著名藏书家鲍廷博在首次刊印《学治臆说》一书的序言中所说:“龙庄先生《学治》一书,居官典幕者皆宜日览……居官佐幕与立身之道均在其中。”
晚年的汪龙庄,历经宦海浮沉,对官场扑朔迷离的人和事,看得入木三分。由于是对他的家庭和亲密弟子传授秘道,汪龙庄的官场教科书虽不乏种种官场机变与权术、但更多的却是教授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官场中人。
无论是位居首长或是投身幕府,关键在于汪龙庄所说的四个字:“立心要正。”立心正者,虽讷于变通,以致贬谪去职,不一定真不会做官,时间一定会为他赢得尊敬和声名;立心不正者,虽老谋深算,爬上高位,未必真精通当官的诀窍,日久必被世人所唾弃。
“官场”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独特舞台,上演过无数历史的“悲剧”与“喜剧”。
汪龙庄作为封建社会的官僚,他编撰的“官场学”也必然会充满着浓烈的封建礼教气息。他维护封建王朝和富裕阶层的利益,散布封建迷信、因果轮回和宿命论等腐朽思想,这是我们应该批判的。但同时,他告诫地方官僚,为官要从“爱民”出发,要处处考虑平民百姓的困难和处境,要清廉公正,要“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人民”等等。这些论点,就是现在也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下从《佐治药言》中摘选数节,以飨读者。
一、走马上任,就要建立声望
一个做官的人,名声的好坏,一般在他离任时才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实际上,在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就开始定下好的基础了。
新官上任时,在内有自己的家人伴随,在外则有官员和师爷们,他们这些人没有哪个不想找个机会尝试一下。假如一旦有了漏子可钻,他们就会蜂拥而上,见机而动。
如果当官的喜欢得利,他们便让他获利;当官的如果好色,他们就让他占有各色美女。总之,每件事情,都投其所好,从而在暗中抓住了当官者的把柄。
后来,当官的虽然后悔了,醒悟了,如果授人以柄,迫不得已受这帮人的要挟和控制,这样当官者的声誉就受了极大的玷污,怎能让老百姓不议论纷纷?
所以说,在刚刚上任的时候,当官的就要振作精神,尽力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让人把自己的行为作为口实,也不能让人把自己的行为作为对象来议论。
二、多疑者必败
怀疑别人就会导致对别人的信任不会持久,身怀才能的人也就不会被这种人使用。对事情疑虑重重就会优柔寡断,事情也就干不成功。
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胸无定见。胸中缺乏定见,那他周围的人的意见就会左右他,大凡任何一件事,可以做还是不可以做;在心中都必须先权衡考虑:应该自己做的事,不要怕犯错误;不应该自己做的事,即使有功可居也不应参与。
这样就不会畏首畏尾,前怕虎后怕狼。这就叫做胆量来自见识中。
三、不要随意揭前任之短
人无全德,亦无全才,所以在他处理的公事中,一定不会没有出错的地方。
再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好恶标准,对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做官的离任之后,继任的人对前任的缺点和过失都容易看得见,这样就完全要依靠接任官员为他掩饰短处,弥补过失。
只有那种居心叵测、心地奸狡的接任官员,才喜欢揭自己前任的疮疤,同时夸大自己的长处。
假如是前任因迁升而离职,那么这种做法还可以聊以解嘲,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如果是前任因为有事等候补缺,让他听见了,前任一定会觉得大失体面,无地自容。
后来的人看现在的人,就好像现在的人看过去的人一样。如果我们和人相处,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的话,别人也不会给我们留任何余地。这样做的话;只不过是损害了一个人的忠厚品德,这种做法是道德的人所不屑的。
四、赞成或反对,都要有原则
为人处事,自然要有一定的原则。倚仗他人,一切以别人的意见为意见,一定会对任何事都毫无原则地表示赞同;而一切事情都自以为是,势必造成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原则地加以反对。
毫无原则地赞同别人意见,不免随波逐流;毫无原则地反对别人,也势必会矫枉过正。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
只有认真地考虑事物的客观情况,不抱持个人的偏见或他人的偏见,才不会在处理问题时出大的偏差,所以、一个人可以和正人君子共同享受功劳,也不妨在某些时候给那些小人分些讥嘲。
(编辑:抚顺华图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